国家资本主义的终结?
张 昕
《东方早报》2011年7月7日
最近俄罗斯政府从总统梅德韦杰夫到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到财长库德林在不同场合都宣布俄政府将扩大今后三到五年内私有化国有企业的名单,并且联邦政府最终将彻底退出所有的大公司。虽然新一批私有化资产目录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是媒体中已经被提及进入该名录的战略领域企业包括:俄罗斯水电公司(RusHydro)、国际统一电力系统公司(UES)、对外贸易银行(VTB)、俄罗斯农业银行(Rosselkhozbank)、俄农业租赁公司 (Rosagroleasing)、国家铁路公司 (RZhD)、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储蓄银行(Sberbank)、联合商业船队公司 (Sovkomflot)和俄罗斯航空公司(Aeroflot)等。
其实这次公布的私有化计划并不是一个突然的政策决定,作为92-94年全民“票券私有化”和95-96年“贷款转股权”之后的所谓“第三波”大规模私有化,俄罗斯政府在2009年已经明确提出方案,此后在2010年正式公布的第一批私有化名单也已经包括了最近讨论中提到绝大多数企业。但是,对于这个方案的推动者来说,方案出台至今两年的推进速度不能令人满意,梅德韦杰夫和舒瓦洛夫都对负责私有化的俄联邦资产管理署的工作效率提出过批评。最近联邦政府内部也对是否需要将该署拥有的国有资产私有化职能移交给其他专业机构、是否需要转变由单一联邦政府机构负责私有化的做法展开激烈讨论。这次俄罗斯总统带头的“集体发声” 公开表达了对现有私有化方案实施效率的不满,并再次明确了2009年私有化方案的基本方向不变。
俄罗斯在叶利钦时代奠定下的寡头经济体系,从2001年开始逐渐演变成在能源、机械、军工、基建、铁路、核电等行业的国家主导体制。以2003年尤科斯事件为转折点,这个过程在2004到2007年间进一步加速。上述行业中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行业(比如天然气)或者具有特别战略意义的关键行业(核能)基本是一家国有企业控制下的垄断经营。在那些即便不是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里,规模最大的前一两家龙头企业的控制权也逐渐从私人手中通过各种方式被收回到国家手中。相应地,一批俄罗斯政府高级官员迅速成为这些企业董事会里的核心成员,这一系列企业的崛起也使得俄罗斯经济体制是否转向“国家资本主义”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次重申私有化方案大方向之前,今年3月梅德韦杰夫已经做出一项出人意料、意义重大的决策:要求联邦政府高官退出大型企业的董事会。第一批“劝退”名单包括了17家大型企业董事会上的副总理和部长级官员。梅德韦杰夫推动的这项人事改革执行情况还比较顺利,在预定的7月1日截止期之前这17家企业中的联邦政府高官都已经离开在各自董事会里的位置: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被称为“俄罗斯石油沙皇”的副总理谢钦卸任俄罗斯最大石油公司Rosneft董事会主席的职务。
相比人事变动,全面私有化的执行难度要大很多,尤其是在俄罗斯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都普遍低迷的背景中。此外,虽然关于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两人之间政策分歧的大多数猜测都没有充分证据,但在对利用国有企业来推动经济转型问题上两人基本观念和政策主张上的差别却是相对明确的。2004年到2007年间,当时的普京政府还以特别立法、国家直接出资的方式先后设立了八家新的国家公司——包括联合飞机制造公司、联合船舶制造公司、发展银行、俄罗斯纳米技术公司、俄罗斯核能公司、住房改革基金等——分别用以整合部分制造业、鼓励战略性新技术开发创新和配合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推进所谓的“国民计划”。这些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近入这次扩大了的私有化名单,而关于这些国有企业是完成了私有企业不能完成的公共职能还是助长腐败、浪费公共资源的争论过去几年在俄罗斯国内也一直没有停歇。
俄罗斯政府内力挺私有化派别这次的“集体发声”更是希望在年底的议会选举和明年的总统选举前,通过积极造势争取锁定作为他们经济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私有化政策,为今后逐步打破过去10年来形成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奠定基础,由此引发的争论甚至冲突毫无疑问也将是接下去俄罗斯选举年的一个重要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