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关注来自索契

关注来自索契

张 昕

受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之间武装冲突的影响,奥运会在俄罗斯媒体中得到的关注比我预期的要少得多:至少俄罗斯三大全国电视台的整点新闻和主要全国报纸的头版上连篇累牍的都是关于南部战争的消息和评论。

其实,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俄罗斯对本届北京奥运会所给予的关注不可谓不高,而这种关注跟其他国家相比还颇有些特殊之处。

在竞赛成绩这个层面,俄罗斯对本届奥运是有很高期待的。俄罗斯奥委会主席在赛前接受采访时根据过去两年各竞赛项目的主要国际赛事成绩认为俄罗斯仍然是逐金大战中前两名的有力竞争者;而俄罗斯官方对奥运选手承诺的高额奖励——包括对金牌选手15万美元的奖金 —— 也显示了其志在必得的决心。但是从赛程进展到约三分之一的结果来判断,俄罗斯应该说已经退出了对奥运金牌、奖牌第一位的角逐, 对奥运“老大”位置的竞逐明确就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游戏了。考虑到中国过去在体育组织形式上曾经受到苏联很大的影响,以及俄罗斯自己在近年国力强盛之后也开始审视自苏联解体之后问题重重的体育制度,北京奥运上中国军团的出色表现已经引起俄罗斯体育界的特别关注。在我刚刚看到的一篇俄罗斯媒体上的专栏文章里,作者就在感叹:在竞技体育(尤其是奥运体育)上,中国的确已经超越了以前的苏联模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竞技体育组织管理模式。对于意欲保持自己体育强国地位的俄罗斯来说,中国的经验和制度都值得特别关注。
俄罗斯对北京奥运的另一重特别关注则应该是在体育竞技之外。

俄罗斯的索契刚刚争取到2014年的冬奥会主办权。虽然莫斯科曾经在1980年主办过夏季奥运会,但是索契冬奥会将是俄罗斯第一次主办奥运会。和中国非常类似的是,在整个申办过程和申办成功至今的准备过程中,俄罗斯也在国际奥委会所倡导的体育国际主义精神之上,把申办奥运会成功作为自己进入(或是重新进入)文明世界、国际社会的标志、把奥运会的最终成功举办作为证明自己综合国力和文明优势和得到所谓“国际认可”的象征。而这种对奥运会意义的解读在另外一些奥运会主办国和主办城市身上就不容易看到,比如接下去要主办夏季奥运会的伦敦和冬季奥运会的温哥华就都非常突出“文化多元主义”之类的概念。

同样,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奥运申办国、举办国所面临的种种批评、质疑也都惊人的相似。从索契开始申办冬奥会开始,由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经济问题和外交政策而引发的对其奥运会主办资格的质疑就从来没有停息过,甚至最近已经出现抵制索契冬奥会的建议。美国非常有影响的《外交事务》杂志在最新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奥运恶梦》的评论,列举中国在举办奥运过程中和奥运结束之后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我无意评论文章里的观点,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章里的“中国”、“北京”大多可以被轻松替换成“俄罗斯”、“索契”。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俄罗斯对北京奥运会的兴趣也肯定超越两国在金牌榜上的你争我夺。

其实,中国和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参与奥运会的历史都不算长。无论如何强调奥林匹克运动的纯粹性,我们也都不可否认北京和索契获得奥运会的主办权的确部分反映了最近20年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变化。在争取所谓“国际社会”的认可的基础上,如何更自觉且有创造性地向国际社会输送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北京和索契这一对主办城市之间可以相互关照的地方自然也不少。

前面提及的那篇俄罗斯媒体上的专栏评论已经把正在进行中的北京奥运会、尤其是中美之间的榜首之争诠释为东西两种文化、两种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较量,而他也对自己的国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俄罗斯作为六年之后的冬奥会主办国、作为传统的竞技体育强国,如何以自己传统的所谓非东非西的“中间身份” 成功参与这场奥运体育赛事背后的文化和制度竞争?这应该是俄罗斯对北京奥运给予特殊关注的更深层次原因。而在这样的特别关注背后,俄罗斯所渴望的恐怕不仅仅是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所谓“重在参与”吧。

《东方早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