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3, 2008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俄罗斯石油谈判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俄罗斯石油谈判

张昕
《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2008年11月2日

中俄双方在温家宝总理对俄罗斯访问期间签署了多项经贸合作协议,其中最重要的、也可能是各界期待最久的应该是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 (Transneft)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之间签署的建设“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边境石油管道”的协议。这条管线作为在建中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线 的中国支线,预计造价8亿美元,建成后每年可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每天30万桶),满足中国4%的石油需求。

  关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线的谈判已经进行多年。俄罗斯政府一直没有对管线的具体走向给出最终决定,试图利用亚欧之间、东亚各国(主要是日本和中国)之 间在能源需求上的冲突来获取更多的利益(包括政治层面的)。在政府层面举棋不定之际,尤科斯公司前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曾一度希望由自己的企业出资修建该管 道,由此和普京政府之间发生冲突,这也成为前者于2003年被捕入狱的重要原因之一。尤科斯事件之后俄罗斯政府已经牢牢掌握管线建设的垄断权,负责和中方 谈判的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正是该领域的唯一的国有垄断企业。

  之所以本次中俄两家国有企业之间在管线问题上迈出关键一步,根据俄罗斯国内外媒体提供的消息,中国将向俄罗斯国有石油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200亿到300亿美元的出口贷款,以换取对方对中国的石油出口。

   还在谈判中的出口信贷协议跟近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密切相关。俄罗斯虽然一直到今年4-5月前还在嘲笑美国的次贷危机,但此后近半年内,伴随着石 油价格从最高位的150美元回落到70美元以下和资本外逃的加剧,俄罗斯两大股市的市值已经缩水60%.严重的流动性短缺已使部分俄罗斯银行出现限制提现 的现象,在巨额的企业债务面前(俄罗斯石油公司自己就有210亿美元的债务要到期偿还),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也显得捉襟见肘,不少人担心1998年的金融危 机会重现。石油价格的持续走低让对能源出口高度依赖的俄罗斯在对外经济谈判中也损失了不少谈判筹码。此前,由于俄方一直要求中方支付欧洲国家支付的市场价 格,中俄双方在石油出口的谈判上一直举步维艰;而本次以管线和石油换出口信贷的交易也是俄方在国内信贷紧张的背景下做出的有限让步。

   对中国来说,能够利用国际经济走向锁定石油管线的建设固然是一个重要成果,但更重要的和俄罗斯石油公司之间的石油出口还没有最后敲定。即便四个星期之后 双方能够在石油出口上达成协议,中方也要全力提防俄罗斯方面在市场条件变化之后可能出现的变故。不要忘记,一年前已经出现过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建议俄政府取 消和中国签订的天然气供应协议的先例,而英荷壳牌被迫从“萨哈林2号”项目撤出的案例更值得中国吸取教训。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