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的城市
张 昕
《东方早报》2010年12月22日
去过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游客可能都会感叹这座城市的美丽,尤其是老城区中心几个世纪积累下来那些老建筑在涅瓦河畔构成的迷人城市天际线。正因此,自2006年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提出在圣彼得堡修建新总部大楼的计划以后,围绕这座大楼将如何影响圣彼得堡的城市形象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平息。
俄气公司是俄罗斯国家控股的天然气行业垄断企业,四年前该公司提出在圣彼得堡老城区东部,隔着涅瓦河、面对斯莫尔尼大教堂的地方建设自己公司的新总部。此后通过国际招标,确定了英国一家设计公司提供的方案。方案里后来被命名为“阿霍塔”中心的77层主楼,高403米,估计造价20亿美元。大楼外观上呈火苗状,与涅瓦河作映衬,寓意水火交融,也代表了在圣彼得堡这个俄罗斯传统文化中心诞生的“新俄罗斯”的象征。
大楼的反对者认为这样高度和风格的建筑将直接破坏圣彼得堡闻名世界的建筑天际线,而且,现有圣彼得堡城市规划法规中对于中心城区建筑的高度有严格的控制,403米的设计高度是现有允许高度的八九倍,他们对于是否有必要建这样高的大楼表示严重质疑。圣彼得堡市政府最初以“特事特办”方式来应对这样的质疑,自然不能获得反对者的支持。
此后,围绕大楼前景的争论远远超越了大楼外观和高度的纯技术层面:反对者视大楼规划为统治阶级穷凶极恶 追逐权力的视觉象征,在追问“这是谁的城市”的同时,拒绝接受俄气公司给大楼赋予的“新俄罗斯”象征的意义。随后讨论不断深化,更横跨了圣彼得堡社会阶级 和意识形态上的多重分界线:被边缘化的反对党和以“统一俄罗斯”为中心的官僚统治阶层之间;本地传统的建筑师群体和有国际背景、追求前卫的建筑界新星之 间;满怀浪漫情绪的传统知识分子和那些视原有传统为现代化障碍的新兴资本力量之间。
在历经过去四年里多轮的争议和反复之后,今年 12月10日圣彼得堡市长玛特维延卡突然宣布:阿霍塔中心在现址的建设计划彻底停止,今后迁往哪里将另议。俄气公司和圣彼得堡政府最终做出的让步是反对方 整合多种社会力量之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的搁置和迁址虽不排除部分是俄气公司本身财政吃紧的结果,但这仍然不失为在政治空间受到高度控制的俄罗斯,社 会力量在重要公共决策中获得成功的一个少见案例。
回顾过去四年的政治运动过程,关注城市建筑和维护历史风貌的有关社团和专家组织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申明立场,在城市公共场合数次开展游行和公共宣传,以及不同形式的行为艺术表演。
圣彼得堡地方上的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之外的政党也积极跟进,在地方选举和政治动员中把反对阿霍塔中心计划作为重要的政治主张。同时,反对 方也积极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后者直接提出警告,如果大楼计划通过,该组织将把圣彼得堡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撤下。多家民间组织还制作了影音资 料,利用互联网广为散布,并且通过司法程序对俄气公司和圣彼得堡市政府的决策合法性提出质疑,甚至将行政诉讼打到了俄罗斯宪法法院。
围绕阿霍塔中心展开的“国家-社会”互动过程,其多样、全面和灵活性在俄罗斯实属罕见,对于激发和唤醒圣彼得堡居民的参与意识有重大意义。由于举办包括冬奥会和世界杯在内一系列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在俄罗斯,一场国家主导的“现代化”大戏已经拉开帷幕。在俄罗斯全国上下挥舞现代化旗帜、即将 成为一个日新月异的大工地的同时,如何适度节制资本和政治权力,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保留一些对历史的尊敬和温情,阿霍塔事件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苏联解体之后,圣彼得堡的旧城改造整体上比莫斯科慢了五到十年。恰恰是这慢了的半拍,让圣彼得堡目前还没有重复莫斯科城市改造中大规模鲁莽拆迁、大面积 损毁历史建筑的错误;更没有出现在拆除之后又花大价钱重建“复古”建筑的荒唐结果。城市整体视觉美感,甚至是城市天际线这样看似无从把握的东西又何尝不是 “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些为阿霍塔项目迁址努力四年的人们应该为阶段性的胜利感到骄傲——虽然,斗争可能才刚刚开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