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7, 2011

“抄底”与“反抄底”的政治经济学


“抄底”与“反抄底”的政治经济学
《东方早报》2011817
经济危机、熊市当道之时也正是有胆识、有资金的投资者“抄底”的好时机。俄罗斯正在利用当下的经济危机,加紧对前苏联空间的经济控制,尤其是对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斯拉夫三兄弟之间的政经博弈正在逐渐向俄罗斯这边倾斜。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经济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都表现不佳,尤其是白俄罗斯正在经历苏联解体之后最深重的经济衰退,而俄罗斯恰恰看中了这样的机会。今年6月俄罗斯通过自己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组织已经对白俄罗斯提供了30亿美元的10年期贷款,条件是白俄罗斯向俄罗斯出售价值75亿美元的国有资产,其中包括白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五成的股份。由于现在俄罗斯政府控股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已经掌握了白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的五成股份,上述条件如果实现,俄气公司将掌握白俄罗斯全部的天然气管道。莫斯科还准备继续以贷款换股权的方式获取对白俄罗斯其他重要国有企业的资产。白俄罗斯在经济上对于来自俄罗斯的低价能源高度依赖,在政治上卢卡申科已经断了和欧洲缓和关系这条后路。当明斯克欠下莫斯科的帐单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者觉得是可以要账的时候了。
相比之下,经济上同样处境不佳的乌克兰摆出的是另一个姿态。亚努科维奇去年年初上台之后出现曾经引领俄乌关系开启一个短暂的“蜜月期”,当时这位新任总统和俄罗斯迅速达成重要协议:乌克兰给俄罗斯驻黑海舰队延长25年的租期,俄对乌克兰天然气的出口降价三成。但当时亚努科维奇就对普京高调抛出的两国一体化能源产业的建议不置可否。此后对于俄罗斯提出的乌克兰加入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建议,乌克兰也一直没有给出积极回应,最近更明确表示不愿意作为成员国加入,而是提出“三加一” 、由乌克兰与三国关税同盟合作的模式。在上周亚努科维奇和梅德韦杰夫的索契会晤中,对于俄方再次提出的合并两国天然气公司、合并两国的飞机设计制造企业(俄罗斯的联合航空制造公司和乌克兰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等建议,亚努科维奇都表示了不能接受,甚至对俄方在危机中乘机低价收购乌克兰战略资产的做法表示不满。
而在俄乌博弈的另一边,8月初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遭逮捕和正在进展中的诉讼直接关联2009年季莫申科在任时与普京政府签署的天然气协议。乌克兰检方指控季莫申科在没有获得内阁同意的前提下签了有损乌克兰经济利益的天然气进口协议。后者则辩称自己作为总理对于这样的协议有决定权,而且当时油价已经下跌,预计和油价挂钩的天然气价格也将下降,所以按照天然气市场价的八成来支付给俄罗斯当时看并不是一笔坏买卖。
不管季莫申科的说辞最终是否会得到乌克兰法院认可,乌克兰政府希望寻找2009年协议的法律漏洞以调整从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意图非常明显。和白俄罗斯相比,乌克兰虽然经济状况也很糟糕,但亚努科维奇上任来还是比较有效地保持了和东西两边的等距关系,和欧盟这边的关系没有断,尤其是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波兰由于历史的原因对改造乌克兰热情很高。所以乌克兰在俄罗斯的软硬兼施面前还没有轻易放弃自己最重要的经济资产。
但乌克兰作为欧洲从俄罗斯天然气进口中转站的地位无论如何是在逐渐削弱。不管俄罗斯主导的南溪和北溪项目最后达到什么样的规模,俄罗斯和欧盟双方都已经非常明确要降低对传统的通过乌克兰管线的依赖。季莫申科案件最后的法律裁决是一个会影响俄乌博弈的背景因素,但是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三个斯拉夫弟兄之间围绕着“抄底”和“反抄底”的最新政治经济博弈中,俄罗斯利用能源和金融外交工具来全面控制白乌两国经济主权的努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经济外交中“胡萝卜”和“大棒”轮番组合的使用也愈加成熟,比如日前俄罗斯政府和俄气公司又抛出建议俄乌之间也可以套用白俄罗斯模式,以天然气管线所有权来换取天然气价格折扣。估计乌克兰针对俄罗斯的“反抄底”最终一搏会出现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届时俄乌之间天然气大战可能还要上演。

Wednesday, August 3, 2011

啤酒也是酒

 
啤酒也是酒

《东方早报》201183


第一次去莫斯科的时候,最先引起我注意就是:下午三点多钟街上居然已经有不少人拿着酒瓶边走边喝;晚上地铁车站出口总可以看见一长溜的空酒瓶;周五、周六晚上,醉醺醺的乘客昏睡在地铁车厢地上甚至车站走道里都是常见的事;不管是买什么烈度的酒,不会有人来过问你的年龄。我自己不怎么喝酒,仅仅根据名义汇率换算一下,觉得在我能认识的酒品里,莫斯科要比中国或者美国便宜不少。这些当然很快都见怪不怪了。有意思的是,后来慢慢了解到,俄罗斯人其实并不好葡萄酒,传统的伏特加之类的饮品酒精含量很高,相比之下啤酒的酒精含量微不足道,在法律上和生活习惯上都不被当成酒精类饮品,政府监管上则是把啤酒归入食品类。

不过,啤酒在俄罗斯的“法律属性”很快要有所改变。7月底俄罗斯政府正式颁布法令,将任何酒精含量超过百分之0.5的饮品都规入酒精类。同时,这项将于201311日起开始生效的法律规定,禁止在媒体上为啤酒登广告,每天晚上11点到次日早晨8点之间禁止出售啤酒,禁止在街上售货亭、机场、火车站和加油站出售啤酒——而上述渠道出售的啤酒目前占俄罗斯啤酒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精饮品(包括啤酒)的行为也被定为犯罪。
在饮酒传统这么深厚的国家里做出上述立法决定实在不容易,主要也是因酗酒引发的健康危机实在不容忽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俄罗斯人均酒精消耗每年超过15公升,位列世界第五。相比之下,经合组织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人均年消费9.5公升。俄罗斯目前每年有60万人的死亡由酒精摄入过量引发,青壮年男性死亡中一半是酗酒的结果。最新的立法规定自然希望扭转这个局面,而类似立法努力其实从1998年已经开始:传统定义里的酒精饮品已经在公共场合禁止出售,2010年开始每天晚10点之后也已经禁止出售传统的酒精饮品。

俄政府和立法者能突破各种利益纠葛做出上述努力自然勇气可嘉,但日久积累的生活习惯能否因立法而改变并不乐观。俄罗斯上一次国家主导的大规模禁酒运动就是一个失败。19855月当时刚刚上台不久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全力推动反酗酒运动,限制了出售酒类的时间和场所,捣毁了一批在传统酿酒地区(摩尔多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的葡萄酒酒窖,对在工作时间被发现酗酒的人给予严格处罚。为了起到表率作用,苏联官方仪式上也停止使用酒精饮品。

规模浩大的禁酒运动确实减少了合法渠道酒类的销售和消费量,对于提高人均寿命也有积极作用。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各种自家私酿的劣质酒类大量涌现,不少低收入的酒鬼甚至利用洗涤剂、杀虫剂等日化用品来调制自己的“鸡尾酒”。和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禁酒运动一样,戈尔巴乔夫的反酗酒运动也刺激了苏联黑社会组织对酒类黑市的控制。已经开始面对经济衰退的苏联政府又因为这项运动损失了酒业提供的大笔税收。戈尔巴乔夫由此被戏称为“矿泉水书记”,他寄予厚望的反酗酒运动也在1987年尴尬收场。苏联史学家大多同意,这场不成功的运动使得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公众心目中失分不少,对他后来丧失政治权力也有直接影响。

现在回头看苏联的这场反酗酒运动,当时宏观经济的不景气部分消解了戈尔巴乔夫发动运动的良好初衷——苏联老百姓里借酒浇愁、寻求解脱的人不少。现在俄罗斯物质生活总体状态不错,这或许给新的禁酒运动创造了一个不错的外部环境。近几年受欧美生活方式的影响,俄罗斯年轻人和城市居民中伏特加之类烈酒消费的相对比例有所下降,酒精含量稍低的葡萄酒和啤酒的消费比例在上升,这多少也是个正面信号。虽然,每每回想起莫斯科地铁里那些酒鬼的模样,我对俄罗斯公众会如何应对这次的禁酒攻势没有任何确定的预期,但还是希望能看到正面的结果。毕竟需要约束酒精摄入、倡导健康生活的不只是俄罗斯一家,他们这样大刀阔斧的立法变革如果能做得成功也为其他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至少让大家都意识到:啤酒也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