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9, 2010

似曾相识的体育盛会


似曾相识的体育盛会
张昕
《东方早报》2010年12月10日

对于经历过两次申办奥运的中国人来 说,日前俄罗斯获得2018年世界杯主办权之后举国欢腾的场面是不会陌生的。同样熟悉的是俄罗斯在申办过程和申办成功之后对于世界杯意义的阐释,其中最重 要的一部分可以概括成“打破成见、获得认同”。俄罗斯总理普京申办成功之后在苏黎世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历史留下了许多(关于俄罗斯的)成见,但是我 们和外界的联系越多,这些成见消失得也越快。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类似大运会、奥运会和世界杯这样的大型体育活动来推动这个过程。这些活动也将确保,至少在欧 洲任何有形或者无形的柏林墙都不存在。”
  和中国以及今年举办世界杯的南非一样,俄罗斯把奥运会和世界杯这样的体育盛事作为自己被国际社会(尤其是长期处于权力核心、包括国际体育体系中心的“西方”)认可的一个重要手段。相比之下,作为近期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温哥华和伦敦,以及2006年世 界杯的主办国德国都没有诉诸这样的阐释,而是不同程度地强调了“文化多元化”、“大都市主义”这样的概念。北京奥运、俄罗斯冬奥会以及世界杯的申办和筹备 过程都体现了一种希望通过国际体育盛事来获得世界理解、认可的热切期盼,和一定意义上的焦虑。这次世界杯申办过程中还有两个和上述心态完全吻合的细节,中 国人也不会感觉陌生:一是有记者在招待会上对普京提出问题“俄罗斯将如何筹备世界杯以免成为世人笑柄”;二是几乎同时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另一个场合承 诺俄罗斯“将举办最高规格的世界杯”。
  在另外一些细节上,俄罗斯对于承办奥运和世界杯的文化阐释还是和中国有所差别的。俄罗斯和国际体 育领域的传统中心大国之间更加微妙的历史关系,使她没有在体育国际主义背后凸显自己文化特质和民族性的压力——这一点与中日韩申办和主办奥运会的经历颇为 不同。而世界杯的“现代化”功能在俄罗斯这里更是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俄罗斯多位政府高层官员和主要媒体的评论当中,2012 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2013的喀山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和现在确定的2018年世界杯,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 的通过国际盛会(尤其是体育盛会)来推动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努力。至于“现代化”的具体含义,现有的评论和构想主要还是停留在具体的经济层面。无论是国 际足联的技术评估小组还是俄罗斯官员自己都承认,在现有的设施准备上,俄罗斯远远落后于其他申办国——甚至还不如现在正在准备2012年欧锦赛的乌克兰和 波兰。俄申办报告中计划的14个主办城市的16座比赛场馆中只有一座是现成的(莫斯科的卢日尼基运动场),其余都需要新建或者是在原有场馆基础上大幅重 建。14个主办城市中除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外,还有飞地加里宁格勒和不为人所知的城市萨兰斯克。由此延伸出在俄罗斯欧洲部分对道路、酒店、机场、通讯等 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对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个首都城市之外的诸多“二线”城市,其辐射效应将远远超过集中在索契一处的冬奥会。
   俄政府在给国际足联的报告中提出的世界杯政府预算是100亿美元,而俄罗斯主要媒体的估算普遍超过这个数字,从200亿到500亿美元不等。今后8年,世 界杯无疑会成为俄罗斯政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2010年选举后上台的新政府——世界杯的总投入和得到的关注肯定会超过索契冬奥会,无怪乎有些俄罗斯媒体 已经把世界杯称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项目。
  不管失意的英国人如何质疑国际足联选择俄罗斯是否有暗中交易,最近几届奥运会和 世界杯主办国家的选择多少印证了奥委会和国际足联对于新兴经济体的重视,也是两者对体育之“现代化”功能的信心所在。现在就要看俄罗斯如何来操作和实现这 个庞大的现代化项目——当然包括普京做出的“为国际球迷在世界杯期间提供俄国内免费交通”的承诺!

No comments: